朱元璋,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洪武皇帝,无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元末的贫苦赤农,他的命运跌宕起伏,从一个放牛娃到父母双亡的乞丐,再到因逃避战乱和填饱肚子而出家为僧,这一段经历简直就是元末社会动荡与苦难的缩影。然而,他却凭借着非凡的机遇,加入了“红巾军”这一农民起义队伍,从一个普通的小卒一路崛起股票怎么配资,最终成为了力挽狂澜的统帅,开创了大明王朝的辉煌基业。
经历了无数战斗,最终战胜了元朝的统治者,并且击败了各路反叛势力,朱元璋不仅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还建立了持续276年的大明王朝。然而,尽管他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间却始终流传着关于他丑陋面容的说法。这一传言让人不禁疑惑:朱元璋真的是“鞋拔子”脸吗?清朝刻画的丑陋形象是否真实呢?
一、朱元璋的长相是否真如传言所说?
展开剩余78%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帝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伟大人物之一。他的政治成就和军事才能至今被人铭记,但在今天我们所讨论的,却是他那备受争议的面容。民间传言称,朱元璋有着“长脸、大下巴、麻子满面”的“刻薄”面容,这种说法流传已久。事实上,关于洪武皇帝的外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据说,朱元璋登基后,按照惯例召集画师为他绘制画像。前两位画师绘制的肖像过于真实,画出了朱元璋那双充满威严和凶狠的眼睛,这让他非常不满,甚至下令斩首这两位画师。于是,第三位画师总结经验,决定用一种“写意”的方式来画。这个画师从朱元璋的面部轮廓入手,赋予了他一副和蔼可亲、目光温和的帝王形象。看到这幅作品后,朱元璋十分满意,赏赐了画师。
然而,这些只是流传的故事罢了。《明史》中的描述则相对更为简洁:“姿貌雄伟,奇骨贯顶”,意思是说朱元璋的身材高大,骨架独特,虽高大却不一定俊美。“奇骨”一词也暗示了他可能并不算一个典型的美男子。
二、关于朱元璋的长相,究竟真相如何?
在民间流传的朱元璋画像中,确实有“丑”与“俊”两类风格的肖像。两者的差异巨大,也让朱元璋的外貌显得扑朔迷离。从现存的“丑”像来看,以及结合明代官方的记载来看,朱元璋显然不算是“俊美”的人物。
有一种观点认为,朱元璋的画像可能被故意丑化。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例如王昭君被画成丑女的故事。关于朱元璋的画像,也许是明清两代画师为了某些特殊目的,刻意在肖像中加入了一些丑化的元素。
朱元璋的画像分为两类:一类是“圆脸像”,这幅画中的朱元璋身材魁梧、面容端正,展现出一位帝王应有的威仪;另一类则是“长脸相”,这一形象显得非常怪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鞋拔子脸”。显然,后一种“丑化”的画风,可能不完全反映朱元璋的真实面貌。
三、为何“长脸相”被丑化?
在古人的眼中,帝王往往具有“异相”,即长相独特、非凡的面容,这样才能显现出帝王的威严和气度。因此,朱元璋那张“鞋拔子脸”的肖像,或许是画师故意刻画出来的。这种长脸形象,在当时可能被认为是一种“龙相”,意味着这个人有着龙的气质和帝王之相。
此外,也有学者推测,朱元璋可能故意让画师这么画,因为这既能保护自己的真实面貌,又能在外界造成一种“迷惑”效果,防止别人通过肖像轻易识别他。这一解释符合朱元璋性格中“多疑”的一面。因此,最终流传下来的这幅“长脸相”,或许正是他的个人意图所致。
四、朱元璋并非丑陋
如果朱元璋真如传说中所描绘的那样奇丑无比,那么为何他的后代们都没有继承这一丑陋的面容呢?根据后来的明朝君主的画像,朱元璋的子孙们普遍都有着较为端正的面容,特别是明成祖朱棣等人的形象,与“鞋拔子脸”完全不符。
《明史》中曾提到朱元璋的“姿貌雄伟”,并且对他的帝王气质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人认为,朱元璋的长相可能被后来的清朝刻意丑化,尤其是考虑到清代的皇帝普遍身材矮小、外貌平凡,若朱元璋真的身材高大、面容俊朗,这无疑会让清朝皇帝们感到威胁。
另外,朱元璋与女真政权的敌对关系,也可能是清朝对他进行丑化的一个原因。在“反清复明”的情势下,清朝皇帝对朱元璋的形象加以抹黑,可能是一种政治上的打压手段。
结语
从古代到现代,帝王的外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长相独特的帝王往往被视为“有帝王相”,因此不少历史人物的面貌会被有意或无意地夸大或丑化。朱元璋的“鞋拔子脸”肖像便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典型例子。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两类肖像来看,不论是“俊美”的还是“丑陋”的,都充满了特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因此,朱元璋究竟长得如何,依然是一个无法轻易解答的谜。
发布于:天津市科元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