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配资网站推荐
清代北京冰窖的发展
何以消烦暑
夏天炎热的日子比较难熬,在旧时的北京城,既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该如何避暑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当时制作冷食和降温的主要“工具”——冰。
北京的冰窖,肇建于明清两朝,于民国时期由盛转衰,多数冰窖遗迹已经消失,只留存少数冰窖和冰窖厂胡同的地名。从明清的皇家冰窖仅服务于统治阶层,到民国时期冰窖普及至民间,冰窖行业的发展和消失,折射出时代变迁,蕴含着北京历史上的用冰习俗和民俗文化。
在没有现代制冷设施的清代,宫廷应对酷暑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乾隆有诗曰:“广厦无烦暑,精盘贮碎冰”,生动描绘了内廷用冰解暑的史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详细记录了清代冰窖设置、管理、备冰、用冰情况。
壹
展开剩余87%冰窖的督管者
清代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采冰用冰事宜。
藏冰监督。工部下设冰窖专门负责收储、发放藏冰,设满、汉藏冰监督各一人。每年冬至前,工部会支发银子,委派官员,招募夫役,于“三九”后采伐明净、坚厚的冰藏于冰窖。顺治年间曾规定,采伐冰块的尺寸为一尺五寸见方,但实际上多是在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不等。
工部取冰地点在京城河道和通州两处。京城河道取冰,冰主要来自御河,这里主要指筒子河,即俗称的护城河。另外还包括龙王堂、莲花池两处。通州地方取冰则经历了一番变化。顺治年间,在通州取冰43000余块。雍正六年(1728年)减为5000块,乾隆四年(1739年)减为2000块,乾隆十九年(1754年),因将冰块自通州运往京师路途稍远,且当时在龙王堂、莲花池等处得冰甚多,就停止了通州取冰。
如果窖藏冰块不够用,工部则会动用崇文门税关余银采买冰块,以保障供用。如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明确规定,若官窖窖藏冰块不够用,准许采买民窖冰块。
西城区还保留着两处知名度较高的官办冰窖
冰窖值年内管领。内务府所属内管领处,其职掌之一即为供应宫内夏季用冰。该处每年派遣内管领一员,值年管理隆宗门外冰窖收发冰块事务,负责供应内廷分例、预备宫内各处茶饭房及各司院等处领用冰块事宜。
皇家祭祀及皇帝巡幸沿途用冰,工部、内务府会按例行文相应地方官员照数预备。
贰
皇家冰窖分布与藏冰量
皇家用冰,使用的是砖窖藏冰,均由工部管理。根据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具体冰窖及藏冰情况如下:
隆宗门外有冰窖5座,藏冰25000块。位于紫禁城内,最初4座储存御河冰,1座储存通州冰。雍正六年(1728年),该处停止窖藏通州冰。乾隆元年(1736年),添储御河冰5000块。而实际上,每窖都有部分“打渣塞缝”的冰,所以每窖所藏整冰数目皆少于5000块。
景山西门外有冰窖6座(也称雪池冰窖、陟山门冰窖),藏冰54000块。此处,最初有通州冰3窖、御河冰3窖,雍正六年(1728年)停止窖藏通州冰,6窖均藏御河冰。
德胜门外初定冰窖8座,藏冰106000块。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减为冰窖3座,藏冰57200余块。乾隆四年(1739年)藏冰量减为26700块,藏御河冰24700块、通州冰2000块。乾隆十九年(1754年)后,停止藏通州冰,均藏御河冰。
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关于工部藏冰的记载
此外,因清代皇陵主要分布在直隶一带,所以当地亦设窖藏冰,用于陵寝祭祀。而直隶热河等较常被巡幸的地方也建立了冰窖。遇有巡幸之年,由工部会同内务府,提前一年委派官员动支司库存公银,前往采买干净的冰块,令各该地方官修窖藏冰之用。
雪池冰窖因在皇城内被称为里冰窖
皇家用冰细分配
清代皇家用冰,主要为皇帝、皇后、内廷主位驻跸宫内时各处用冰。这些冰基本来自隆宗门外5座冰窖及景山西门外第五、第六冰窖,若不敷使用,则使用德胜门外冰窖的藏冰。
如道光七年(1827年)档案记载,奉先殿、乾清宫、内膳房、茶房等处总计用冰13999块半。这些冰分别来自三处地点的不同冰窖:
以上可以看出,皇家用冰,先用隆宗门外4座冰窖内藏冰,再用景山西门外冰窖内藏冰,若是还不能接续,则会用德胜门外冰窖内藏冰。为什么此处只提到隆宗门外的4座冰窖?因为按照规定,隆宗门外有1座冰窖的藏冰每年固定由清茶房使用。
道光七年三月至九月内四窖用过冰数目的记载(局部)图片来源:皇史宬
相较于清茶房,掌仪司更是内廷用冰大户,主要是用于窖藏果品。据档案记载“年例,承应上用果品,每年春季收贮冰窖,以备内廷传用”,“届开窖之期,照例咨行工部都水司转饬陟山门冰窖窖役,令其照例开第五六窖,以便及时收贮果品,预备内用”。由此可以看出,掌仪司的果品是直接收贮在景山西门外第五、第六冰窖内,并非从冰窖领取冰块使用,且两窖每年藏冰16420余块,其中13600块都用于留窖掌仪司果品。
不过,若皇上驻跸圆明园,各处所用冰块,则全部由圆明园办理,不再由宫内办理。坛庙祭祀用冰,主要使用景山西门外第一至第四冰窖及德胜门外冰窖。皇家陵寝祭祀用冰,由地方官员按照工部定例伐冰藏窖备用。皇帝巡幸用冰则由地方官员按照工部定准的冰块尺寸及内务府所列的冰块数目照例预备,随行的药房、买办处、菜库等机构均按照规定详细上报何时用于冰镇何物、所需冰块数目等等。
可见清代,皇家在伐冰、藏冰、供冰、用冰等方面已有比较完备的管理规定,为我们今天了解清代宫廷消暑提供了真实记载。
综合自皇史宬、北京档案、北京西城报
来源:北京发布配资网站推荐
发布于:北京市科元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