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当然有很多优点。譬如一眼望过去的美,画面美的甚至有点遗世独立的感觉来。也塑造了几个不错的角色,纯粹的阿荡,复仇战神阿赑,仁义有担当的吴老大,幡然悔悟的逃兵陈竹晟,誓要保一方平安的李元兴等等。但瑜不掩瑕,总体差了点味道!导演太精明了,太想讨好粉丝太想借上各种“主义”的东风了。首先是朱一龙!导演完全发挥了朱一龙的美貌,后期更是让复仇战神把头发全部扎起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朱一龙粉丝应该满足了!但阿赑一直都奉行“个人主义”深圳股票配资门户,怎么突然就变得侠义满满?阿荡死-为阿荡复仇-救战俘?这个逻辑怎么理怎么不和谐?以及,阿赑战神附体一般地打法也有点无语!而且,无形中把救人的行为从纯粹的人道主义援助变成了复仇行径!完全把东极岛渔民的行为降级了!这种解释似乎和海清版《我本是高山》存在一样的问题。张桂梅老师之所以如此伟大,数十年如一日地帮助女学生走出大山,是因为她的党性坚定因为她的红色信仰,而不是因为她死去的丈夫。同样,东极岛的渔民救人只是朴素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是为了复仇不是为了其他。导演最离谱的地方在于,非要把渔民分成本地渔民和外来户!看起来,本地渔民除了吴老大似乎都没什么血性,非要靠外来的小海盗和捡来的养女才完成了被动救人的转变!就不要提三年封船禁捕、缺吃少穿的情况下,没一个渔民看上去像营养不良的样子。而阿花的存在也成了导演完成“女性主义觉醒”的工具。隔壁阿赑正在分秒必争地救人,阿花还有心情在这里又是砸墙又是发表自己的女性宣言的!最神奇的是,阿花随便说了几句话就征服了村子里的男人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船队的老大!但女人们不是没出过海么,怎么如此有力量如此训练有素?就有点离谱!哪怕到最后一幕,导演还要在大屏幕上写上“献给血性的中国人”。似乎不理解电影的人都是没血性的!电影不是纪录片,不是不能改编,但改编必须合情合理、经得起推敲。尤其是《东极岛》本身具有题材优势的情况下!但电影的实际呈现效果似乎有点差强人意。真就白白浪费了这绝佳的素材!这不仅是对题材的不尊重,也是对观众期待的辜负!说起来真有点难过!东渔夫岛的渔民值得一部真正的电影,去铭记他们的英勇铭记他们的无私无畏!可惜,一直都没有!
科元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